龙飞虎 的博客

你的来信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分    类:

每天,我都会收到来自功夫英语学习者的来信。

其实收到这些信,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我能看到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体验。有的学员为自己的进步和提升感到非常兴奋,他们能发现自己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我很替他们高兴。

当然了,也有人写信过来,跟我说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我觉得这些反馈也非常好。因为收到这些反馈后,我们会不断进取,找到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学习者。

不管学员们的反馈是好还是坏,我们都会从中总结出经验或者教训,来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收到了来信,我们不会不理,不仅每一封都会回复,而且每一封我们都会记在心里,用这个提升自己所提供的价值。

比如,当初功夫英语做出来的时候,在我们的预想中,大多数学习者是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但收到一些学员反馈后,我们慢慢地发现,其实很多人在自我管理上是存在一些困难的。所以,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把自我管理的信息和方法放在产品里边,为学员提供更高的价值。

学会放弃错误的学习理论

分    类:

在语言学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语言学家,叫Stephen Krashen(斯蒂芬·克拉申)。我跟Stephen见过几次面,也吃过几顿饭。看了他的学术研究后,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跟其他语言学家很不一样。

以前,他完全赞同学语言应该用翻译的方法,应该跟着语法的规律来学习,等等。但是,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后,他发现,用语法分析来学习,它的效果并不好。

同时,他也看到了有人用可理解输入的方式来教语言,也就是直接让学习者先经过含义来摸到语言的规律,然后经过下意识的获取来学会一门外语。他看到了一些具体数据和实验,已经证明了可理解输入的学习方法比语法、翻译等方法更加有效。

所以,他放弃了他原本的立场,转而成为了可理解输入的支持者。与Stephen不同的是,很多其他的语言学家看到这些数据和实验后,这些数据和实验否定了他们的理论,但他们不改变他们的理论,只会否认这些数据,这种行为是不科学的。

想要孩子学好,大人只需做好自己

分    类:

前天,我们在小村庄的路上走走,刚买完东西,在走回家的路上,人比较多,孩子也很多。这时候,刚好有个大概三岁大的小孩儿自己跑过来,撞到我的腿上,然后撞倒了,一屁股摔在地上。

他坐在地上,没有哭,仰起头看着我。我有点好奇,不太明白他在看什么。但我没有什么大反应,没有心慌,没有焦急地问“哎哟,你还好吗”、“有没有受伤了”之类的话。当时只是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

我在想,他其实想要看的是我的反应。如果我的反应是心慌、担心他有没有受伤等等,他就会哭;但如果我的反应是很淡定,那么他也就没什么问题了。所以,我们对看了好几秒钟后,他举起他的小手给我,我就伸出手把他拉起来。他站稳后,就转身欢快地跑掉了。

原来,他摔倒后并没有受伤,只是心里不清楚在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他想看大人的反应,来学习他该如何反应。

因为我没有给他任何信号,说他有受伤,所以他就可以若无其事地站起来跑掉了。如果他真的受伤了,他不会这么平静地看着我,肯定会因为疼而开始哭闹。当然,他没有受伤,所以他哭或者不哭,完全取决于大人的反应。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分    类:

很多人把完美的结果和自己该走的过程搞混了。当然,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它的最终结果肯定是越完美越好。但是,如果我们过于担心它是不是马上就能完美,这就有问题了。

比如,你练习任何体育活动,学习任何知识,在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还没有把那些规律掌握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慢慢地调整和提高。

如果我们能做到每天坚持学习,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每天把注意力放在调整自己,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里非常不踏实,比如今天只做了一会儿练习,然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下子走到最高峰,就开始否定自己,马上就得出结论说自己没有天赋、没有能力,然后就放弃,这是非常负面的学习状态。

或者说,有些人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给自己过多的压力,然后自己的情绪就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变得不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更难学得进去,更难得到进步。

为什么学英语要避免翻译?

分    类:

最近,我正在忙着弄功夫英语下一代产品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用插图来代表不同的事物。通过这样子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功夫英语学习者产生语言和身体之间的沟通。

在这过程当中,我找了一个画家帮我画了很多插图。有意思的是,中文和英文之间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导致这位画家有时会画错我想表达的意思。比如“桌子”这个概念,画家看了英语的“table”,但是他画出来是“desk”。

是因为在中文里面,我们只有“桌子”这个词,但其实“桌子”和“办公桌”是不太一样的。英语的“desk”偏向于代表办公桌,是有抽屉之类的那种桌子;而“table”就比较简单,是一块板加四条腿的那种桌子。

这个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其实,在学英语或者学任何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用翻译的方法来学习,因为这样子往往会走偏。你要学会尽量把你听到的词,跟母语者对照的那些事物联系在一起。

一点点支持就足够了

分    类:

上周,我们在院子里看到一只小鸟在地上滚来滚去,它看起来非常疼痛。

我太太看到这只小鸟,就心软了,她走过去,拿了一个小盘子,倒了些水,旁边还放了蜂蜜,给小鸟喝,让小鸟补充能量。但那小鸟还是在地上滚来滚去,很痛苦,也不喝水。所以她轻轻地把它拿起来,握在手里,给它温暖和安抚。

过了十几分钟,小鸟渐渐地缓过来了。我太太把它放到地上,它能静下来了,喝了点水,然后飞走了。

从这件事情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每一个生命,有它自己生存的动力。有时候,一个生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在它没有办法自救时,能受到一点帮助,有点儿支持就足够了。当它被支持,渡过一个难关,它就可以靠自己慢慢恢复,站得住脚了。

如果你觉得其他生命,包括其他人,都是弱者,然后不断地给予过多的支持,这样反而会破坏了他们的生命力。如果一个生命本身能够站得住脚,但由于被过于支持,他会慢慢地放弃自己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越来越弱。

相信下意识的力量!

分    类:

我经常发现,当一个人学外语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非常基本的错误。

比如说,中国人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第一次脱口而出说的话,其实那句话是完全准确的;但是然后呢,说话的那个人会停下来想了想:“哟,刚才这句话好像说得不对。”接着他就会改口,说了一句不准确的英语。

这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首先,在我们学语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是用功夫英语这种下意识学习方法,我们的下意识不知不觉就已经能辨别出什么是准确,什么是不准确。我们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就已经能说对了。

第二,受多年的错误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多人会以为开口说英语应该要经过语法、词汇等的思考处理才能讲对,因此我们会再说一次,但这样往往反而会调整到一个不准确的状态。

为了把外语学好,其实我们得相信自己的下意识。凭着下意识的力量,你开口说出来,说对了的可能性比说得不对的可能性更大。哪怕说得不对,那也是英语母语者里的小孩会犯的错误。时间长了,你就更熟悉这其中的规律,你自然会调整过来。你不要在开口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一定是说错了,需要调整。

有趣的口误:“你的英文不错嘛!”

分    类:

前天,我在一个酒店吃早餐。刚好我想要几个煎鸡蛋,于是请厨师帮我弄一下,然后我就走开了。我回来后,那个厨师已经差不多把煎鸡蛋做出来了。

旁边有人问:“那三个煎鸡蛋是谁的?”

我用中文回答说:“那是我的。”

那人一看,楞了一下,然后他说:“咦?你的英文不错嘛!”

我忍不住笑了,看着他,说:“我的英文不错啊?”

然后他才醒悟他刚才说错了什么了。

其实呢,作为会中文的老外,这种情况我已经遇到很多很多次了。当我第一次用中文跟对方说话时,有一半的人,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说我的英文不错。

我认为,这种口误是来自于下意识的错误判断。因为虽然眼睛看到的是老外,但是耳朵听到的是中文,他的下意识认为老外不可能懂得说中文,觉得自己听到的是英语,所以就脱口而出地说出了“你的英语不错”。

从这件事里,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语言学习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受下意识影响的。

作为学习者,我们自身的责任是什么?

分    类:

我昨天提到过,有个老朋友来我家住了两天。他这两天刚好有空闲跟我一起玩儿,教我一些武术动作。

当时,我太太想用摄像机把整个教学过程录下来,方便我以后能跟着视频继续练习。但是,我那位朋友却坚决不允许我们这么做。

他跟我解释说:“你不能拍录像,因为一录视频,你心里就会想着反正有视频,现在没学会还可以有下次,于是你就不会高度专注于眼前的学习。

“你必须在练的时候百分之百专注,把你的注意力用对,要用眼睛和脑子把动作都记住,这样才对。也就是说,你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来录音和录像,而不是依靠设备。”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在训练、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我们学会好好用自己的注意力,学会好好地观察,我们的学习速度会提高很多。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作为学习者,我们必须得为自己承担一些责任。那就是学会观察,了解自己大脑的所有技能,包括不同的感官,例如视觉、听觉等等,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我们要学的东西上。这样,我们要学的东西才会变成自己的。如果我们总是把这个责任外包给现代技术,外包给别人,外包给老师,我们将永远学不会。

学英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分    类:

我发现任何语言的最大挑战,就是“模拟数据”和“数码数据”之间的区别。

这是什么意思呢?

“模拟数据”的英文词是“analogue data”。比如说,你自己皮肤上的感觉,无论热或冷,它们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个连续体,从很冷很冷慢慢变到稍微有点暖和,到特别热。这就像色谱那样,是一个连贯的逐渐变化的系统。世界上有很多现象,我们的神经系统认识到的这些现象,全部都是“模拟数据”。

与此相反,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反而是“数码数据”。比如说,“冷”和“热”,这是两个相反的词。但我们能很明确地界定什么是冷,什么是热吗?15度冷吗?还是5度冷?或者零下才是冷?试想一下,如果天气很干,你可能会觉得20度比较暖和;但如果天气很潮湿,你会觉得20度是特别凉的。

所以呢,这引起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该选择怎样的信号、声音或者词汇,来代表某种东西。我们的问题在于,面对两种相对的类型,我们应该把这个界线画在哪儿。

订阅与分享

只要注册成为会员,您就可以免费收到功夫英语的学习方法系列电邮和功夫英语相关好消息。
会员注册

关注我们

扫一扫功夫英语微信公号,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动态,
精彩体验势不可挡


立刻购买

app store android store
© 2009-2017 深圳市含瑞持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1090200号-1
粤ICP备11090200号
用户登录
点击关闭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