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1989年我参加北极冰上行的活动时,我跟二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一起,他们的年龄是十四岁到十七岁左右,我们跟随着一个八人团队。那八人团队从加拿大北部,步行走到北极点,然后二十几个年轻人在加拿大最北部做野营。
有一天,在气象站里面,我们在听两个本地的爱斯基摩人讲话。他们要讲北极环境的特点,他们也讲他们怎么样生存,因为他们有能力在零下几十度,没有人、没有城市、没有商店,就是在大雪地和冰地上面,可以安全活着数星期、数月。所以我们让他们来分享在这环境里面生存的方法技巧。
他们在讲话的时候,说的是英语。虽然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但说得不错。他们的性格非常谨慎,说话很小声。他们就在那儿轻轻地说他们的生存规律,那些年轻人们越听越不耐烦。他们开始私底下叽叽喳喳地说话,身体动来动去。他们越是这样,越是影响两个爱斯基摩人的激情,他们俩越说越不想说。到最后,他们就停了,不说了。
我觉得特别可惜,因为虽然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像演讲家那样好,但是他们是那种有真正深层智慧的老百姓,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地听和学习。所以在午餐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俩:“如果这些年轻人能非常尊重地、乖乖地用心去听你们分享,你们愿不愿意再讲一次?”他们俩同意了。
所以吃完午饭后,我把大家聚在一起,我把孩子们骂了一顿。我很少骂人,但是那天我必须得骂。我提醒年轻人们,说这两个爱斯基摩人在这个地方能够生存下来,而他们这些年轻人出去半天就会死,因为他们不懂得应付这个环境,他们没有该有的技能。一个人沟通能力不一定很强,但这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懂。无论遇到什么人,我们都有责任尽量去理解这个人,看他有什么技能可以分享的。
他们知错了,同意好好地听。所以那天下午两点钟,我们请这两位爱斯基摩人再一次跟大家分享在北极生存的技巧和智慧。这一次,二十几个年轻人都非常安静地从头到尾听完了。这轮与爱斯基摩人的交流,他们从中受益匪浅,会一辈子都记住。他们把学会的智慧和人生态度都放在骨子里,这大大帮助了他们提升自己。
所以我们要记住,不管你遇到谁,你都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就像我那个日本朋友说的,“你要变成一个海绵,你要好好地吸收”。中国有一句古话也是这么说,就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确实如此,不管你遇到谁,他肯定有你没有的知识、智慧和经验,都值得你学习。不同文化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他们跟中国人也不一样,他们也有非常多的你想不到的价值和观点,都值得学习。
为了扩展自己,你得学好外语,以便更容易进入新的文化,学到新的东西,找到很多跟你不一样的人,因此大开眼界,长自己的见识。
评论
发表新评论